旧烟青 > 历史军事 >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> 第275章 两派对喷

第275章 两派对喷(2 / 2)

,百姓还是熟人社会,以前在福州的旬报只做商业新闻和市井流言的报导,找些通晓消息的万金油做记者也就好了,可现在王文龙打算做正经时事报刊,就必须要找可以深入各行各业的人物建立《苏州旬报》的消息网。

在如今的苏州,想要有这样的人物,就必须联络行会。

明代各行各业的行会还是很有关系的,王文龙的伯父王金贵当初在建阳做刻工,要加入“乡约行会”才能够混口饭吃,做相同工作的人每到一个新地方执业也要去本地的行会之中拜码头。

这年头如果没有相熟关系胡乱到某处就开始经营一桩生意,直接就会被本城中行会找上,赶人砸店也是做得出来的。

无人引荐,到各行各业的行会去打招呼对于《苏州旬报》来说实在太有难度,于是王文龙经人介绍就直接找到了葛成这里来。

葛成,苏州丝织业工人,苏州织工行会前会首。

考虑到现在苏州半城主业都是丝织,就能想到葛成的能量有多大。

葛成这人有侠义心肠,三年之前太监孙隆被万历皇帝派到苏州收税,私设税卡大肆骚扰地方,苏州织工行会就组织了“叫歇”抵抗,全城的织工大半都不去上班,逼的苏州知府去和孙隆对抗。

后来孙隆又在崶门设立钞关,对于出入城门的百姓收以重税,事情做的太过分,万历二十九年六月初六,葛成带领苏州织工到达崶门外的玄妙观坐镇,葛成“手执蕉叶扇,一呼而千人响应”“千人奋挺出,万人夹道看”。葛成的手下所到之处,纪律严明,冲开钞关,余者不论,杀死了本地投靠孙隆的几个豪绅,吓得孙隆逃往杭州躲避。

事后葛成让织工复工,自己出首承担罪责,葛成入狱之时苏州市民万人哭泣相送,士人称为“葛将军”。

因为葛成在苏州名声太大,官员也不敢给他判刑,便一直关在牢中,而且在牢里也没有人敢叫他做苦活,只是给他些看管犯人的工作,一任推一任,都想转给下一任官员来发落,最后他会被这样关上十几年,出狱之时都已是五六十岁的人了。

寒暄几句之后王文龙便主动说明来意:“葛大哥,我在苏州开了一家《苏州旬报》,想要报导时事供人讨论,只是苦于没有知晓苏州事情的渠道,希望能得葛大哥帮助在苏州各行各业之中建设记者站。”

葛成闻言有些防备:“大人莫不是要在苏州各行各业里放探子么?”

王文龙说道:“《苏州旬报》虽然有福建官员的股份,但并非官办营生,只不过是想让苏州市民有些了解时事的渠道而已,如今苏州时文断字的人物,往往不知百姓生活如何,普通穷苦百姓的声音,也反映不到识字的大人物上头去,有这样一条渠道岂不是好事?”

王文龙说着递上《苏州旬报》。

葛成在牢里关了三年,他倒也不是无所事事,以前葛成大字不识两个,但用这段时间他已经学会了一些粗浅文字,拿过报纸一看,葛成惊讶问道:“《狄公案》原来就是在你们的旬报上连载的?”

见到葛成欣喜的神情王文龙笑说:“《狄公案》正是在下的拙作。”

“哎呀!原来先生就是藏剑楼主人?怠慢了,怠慢了。”

葛成非常喜欢《狄公案》,一方面对于侦探故事感到十分新奇,另一方面对于其中聪明廉洁的狄仁杰更是万分佩服。

闻言他直接起身对着王文龙拱手做礼,王文龙连说不敢。

王文龙说道:“我这报纸如今在苏州每期都能发行将近一千份,可上高门大户之书桌,于整个江南也算有些许声量。若是葛大哥愿意帮忙,日后苏州丝织业行会有什么事情要上报纸,我们都会优先报到考虑。”

最新小说: 三国:献上毒计,刘备懵逼了! 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舍弟诸葛亮 吐槽节目:我怒怼百万家长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诱娇,军火大佬囚宠上瘾 抗清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隋唐小纨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