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4章 臣斗胆(2 / 3)

是天功。

宫变后论功

都说侯君集只是个莽夫,虽会冲锋陷阵,但箭都射不好,字都识不得多少,这样的人当宰相,有几个能服的。

张亮的口碑更差,侯君集好歹还是关陇将门出身,家里以前父祖等也都是刺史将军,张亮不过是农家小户,隋末投李密,但毫无带兵本事,是个常败将军,虽说搞统一战线,侦缉监察这块挺有本事,但也都是拿不到台面上的,

何况张亮为了攀五姓七家,硬舔赵郡李氏的破鞋,也是让世人鄙夷的。

这样的两人当宰相,确实让人不服。

郑善果、郑元璹、崔干、长孙顺德、刘弘基等等这些人,哪个不比他们强,就算随便从窦家拉个窦静窦恽窦轨也都强他们百倍,至于说柴绍豆卢宽等肯定也远胜。

皇帝也很清楚朝野的这些声音,但皇帝坚持用他们为相,

个中原由武怀玉也是清楚的,李世民宫变成功后,有件事一直在做,那就是清除太上皇的人,

这件事没停过,从三省六部百司,到中枢政事堂,从地方都督到州刺史县令,从大将军到诸统军府的统军,

这是一项系统而又全面的工作,

虽然皇帝的手段还是比较温和的,也不全是简单的清洗,是又拉又压,但这条主线没变过。

皇帝的清洗很顺利,新旧皇势力的冲突并不算厉害,新皇威望高本事强,尤其是宫变夺位,弑兄宰弟囚父,手段很猛,没有几个敢硬刚,皇帝的核心班底本身又强,还特别能打,

但过于顺利也有个坏处,就是李世民心腹班底也就这些,大量清出来的位置,自己人一时填不满。

而皇帝一边清掉太上皇老臣势力的同时,又还得平衡秦王府内部的势力,结果嘛就是一时间太缺人,

所以侯君集张亮虽说本来不是太强,但他们是皇帝真正心腹,且又确实夺位时立下大功,一步步也就到了这宰相位置,

总比安排个太上皇旧臣,或是不是自己心腹的要强些。

武怀玉能够两次拜相,本身也跟此有关,能打能冲又听话可信的武怀玉,安插上宰相位置,拿来冲锋很合适,反正年轻也没根基,不用太担心,犯了错大不了换下来,还不会伤到皇帝。

“让你检校中书令,就是要让你带头搞两税这事,若仅是为地方都督,这事不好开头。

你也别在意检校二字,先干一段时间,朕到时自然会让你除去检校二字。”

可武怀玉还是请辞。

不是假意请辞,他是真的不想做宰相,也不是真的不想当宰相,而是觉得眼下时机不合适。

这甚至与他之前预期的结果不符,

他预期会在幽州干个十年八年都回不了京,没想到现在不仅召回朝还要拜宰相,又要带头开始推两税法,

这很难。

他去年就跟李世民说过,租庸调制问题很大,但两税法阻力更大,租庸调制伤民,而两税法触及的是贵族豪强们的利益。

“算了,先不说这个了,”

李世民打断话题,不想继续聊下去,甚至对武怀玉有点不满,

“今日大喜,聊些高兴的。”

马车驶中宫中,皇帝去后宫更衣,他让内侍带武怀玉先去休息,等晚点参加宫宴。

“承乾你陪下怀玉,知晓你们师生两个许久不见,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聊。”说着,皇帝离开。

二十二岁的宰相,十二岁的太子,皇帝倒还没太在意两人在一起,甚至还鼓励他们有空多呆呆,让承乾好好请教请教,

也许十年后,皇帝就不会再这般放心了。

路上,李世民没再去想武怀玉和太子,他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考虑,比如攻灭东突厥,接下来要如何安置突厥归附部众?是拆散部落,分别遣送中原各地,让他们改风易俗,男耕女织成为农民,还是仍留边塞,对诸部落分而治之?朝堂上现在对此,其实有五六种意见,争个不停。

又比如这两税法现在能不能试行,租庸调制是否能够停废,而逃到西域的拓设、欲谷设是否要派兵继续追击?

承乾陪着怀玉在内侍引领下去一偏殿休息,

“去年樊川庄子收获如何?”怀玉笑问,他并不愿意跟太子过多说侯君集张亮等事。

“挺好,瓜收后我们种了季黄豆,今年春种了更多品种的瓜,不仅有西瓜也还冬瓜南瓜葫芦瓜等,庄子上还养了猪和鸡鸭,还弄了个造纸作坊,瓜洲上下二堡的百姓,也跟着多了赚钱的机会,收入增加不少,”

“就是先前侍御史权万纪曾上书陛下,说京畿很多宗室权贵兼并田地,蓄奴置地,却不种粮,而是种药材种瓜果蔬菜等等,说是关内本就粮食不能自给,这样做非常错误,还请求朝廷下旨,要强令恢复种植庄稼粮食,”

武怀玉听了也只是呵呵一笑,

“去年斗米都二三钱了,这都是供过于求,如果再人人都种粮,那百姓越种越亏,甚至搞不好要破家。朝廷定都关中,确实粮食不能完全自给,以往每年有百万石缺口,转运不易,

但是现在关中大量增加了玉米红薯土豆等的种植,其实已经能够满足百姓粮食自给了。

城市

最新小说: 重生之心动2008 重生1990之隐形富豪 千尸镇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血沙 从半岛摆摊卖水果开始 无限修改神豪 战神归来 九龙神帝 四合院:听劝后,全院都羡慕哭了